服务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从零开始写故事:人人都是故事家

时间:2024-10-02 17:15:40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50岁开始写作,晚吗?优质的写作素材从哪里来?非虚构写作该用什么样的文学工具?......”从零开始写作要遭遇多少问题?要放弃多少次,要写多少废稿才能过稿?无论你是写作路上的新手,还是正在成为作家的路上,更多关于写作的解惑和技巧——都在这本书里。

  叶伟民,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特聘写作导师,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研究生业界导师。曾任新闻客户端ZAKER总编辑、《南方周末》特稿编辑和新华社记者。著有《伊力亚的归途》、《父亲的66号公路》、《15年穿越“无人区”》、“算法密码”系列等横跨社会、人文、国际、商业、科学多领域的作品。

  在多家学术期刊和媒体开有个人专栏,累计发表CSSCI期刊文章30余篇。2018年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研发创立“故事写作营”“写作公开课”等品牌课程,帮助数千人走上写作之路。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创意写作国际论坛”、北京师范大学“非虚构写作工作坊”常驻讲师,多次担任知乎、网易等平台故事大赛评委。

  有个雕刻家和小男孩的故事。雕刻家在工作,刀锋划过笨头笨脑的大理石,削去粗粝,曲线渐露,马头、鬃毛、躯体、四蹄依次出现。与其说是雕刻,不如说是把多余的部分去掉。

  骏马呼之欲出,把旁边的小男孩看呆了。他问雕刻家: “你是怎么知道石头里藏着马的呢?”雕刻家觉得这个问题格外有意思,想了想: “石头里什么也没有,但我心里有马。 ”

  这个故事还有很多版本,例如雕刻少女或可爱的小动物,但背后的隐喻是相通的:为什么同是石头,普通人看到坑坑洼洼,雕刻家却看到艺术品呢?

  写作也同理。作家的妙笔让我们困惑:过的都是日子,为什么我们只看到琐碎和乏味,人家却能洞察世事,针砭人心?

  真相就是故事家的口袋里藏着一把钥匙,能从庞杂的信息里点石成金,提炼出戏剧性元素。这套千锤百炼的 “故事哲学” ,从古至今支撑着所有的艺术形式。

  可能与你哀叹的相反,故事不在远方,而在你的经历里,在你的年轮里,也在你熟视无睹的日常里。每个人都是 “故事矿藏” ,不管你有没有发现,原石就在那里。你无须烦恼甚至恐惧,纵使它们看起来那么捉摸不定。

  它们并不神秘。即使是没有受过专业写作训练的人,也能通过学习,掌握破译好故事密码的方法。正如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所说: “人类来来去去就那么两三个故事,它们不断被重复,仿佛它们从未被重复过一样。 ”

  在写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当了多年记者,又写了多年专栏。后来机缘巧合开了一些写作课,其中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 “故事写作营”合作最为长久。

  这些课程,来去已近三千人。我因此认识了不少写作者,也见识过形形的创作生活。维系我们的不只授受之间,还有某种始料不及的热情。每期结束,我都以为后会无期了,但很快,班主任又发来一份满满的报名单,有老熟人,也有新面孔。

  很多个夜晚,我们远程相见。隔着屏幕和千山万水,感受彼此思维的涌动。他们中有老师、心理医生、科研人员、警察、留学生、全职妈妈、作协会员、创业者、下岗女工,甚至还有视障者……我从未想过现在的写作者背后,竟有如此多的职业和身份。他们表面差异越大,精神交集就越珍贵。此后漫长的日子里,与其说我与他们分享经验,不如说我们互为坐标。写作的真义,也在这相互遥望中沉淀展露。

  我逐渐明白,这么多人渴望书写,不是偶然,是时候到了,就像清风拂面百鸟啼鸣那般自然。过去,成为作家无异于星际旅行那般遥远。普通人仰望那些闪耀的笔尖,总觉得写作应是被老天爷亲吻过脑袋的稀奇事。

  拜新技术所赐,眼下普通人也能触摸星河。地球在变小,个体在变大,再细微的声音也能被听见。人们渴望表达,学习表达,并在表达中自证、自省、探索、创造……社交媒体在去中心化的同时,还交织成无数麦克风和毛细血管。所有声音,不论分贝大小、频率高低, 都能如石子入水,激荡涟漪,成为一个个努力伸展的圆。

  不管是内心驱使,还是时代使然,相比过去,走出书斋的写作的确更面目可亲。人们眼前,不再只有高不可攀的精英媒体和文学杂志,手里的方寸屏幕,便装得下世间万千。只要你坐下来,打开电脑,敲下第一行字,文字的旅程就开始了。

  我很庆幸从记者这条路切入写作。在纸媒的黄金年代,我走过很多路,访过很多人,从众多优秀的前辈同行那里积累了些许文字经验和本领。后来有了课程,不敢懈怠,竟也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过,我也是收获者,输出和回馈总是双生,我的生活也变得有趣。每天总有些美妙时刻,如坐车、走路、候餐、超市排队……我会打开公众号后台和微信,那里躺着不少留言。有好消息,有人收到第一笔稿费;也有坏消息,有人又一次投稿未遂;更多的是迷茫,例如不知道该不该坚持下去。

  有些是我的学员,更多的是陌生人。除极个别,他们的年龄我都经历过,知道他们正面临什么。我会回答他们,尽管很多人只来这么一回,但值得。就像远道而来的旅人,偶尔敲了我的门,只求一口凉水,我递上碗,换声谢谢,仅此而已。

  偶尔忙,这个美妙时刻一再推迟,有时候甚至超过零点。在漆黑的后座,如果没有唠叨的司机,这些声音就在屏幕里格外清晰,像漫长甬道突然闯入的孤灯。这是我们拥有的生活,除了片刻交会,大多如平行宇宙般遥远,偶尔微光相照,便尤感慰藉。

  这是一场正在兴起的叙事浪潮所抖落的水花。在纷繁的点滴里,有句话留在我脑际,它来自某位学员的留言,像为自己,更像为所有人鼓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教练式”的非虚构写作指南,它庖丁解牛般将写作技巧“大卸八块”,横向涵盖选题、采访、材料整理、情节、结构、人物、文笔、风格,纵向囊括开头、中段、结尾、修改、练笔。哪怕是零基础的写作者,也能从这里开启精彩的创作之旅,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书中汇集了叶伟民老师“故事写作营”系列课程的精华内容,是一本全方位、多角度的写作工具书。

  火车司机、下岗工人、会计师、心理医生、程序员、游戏设计师、网文作者、全职妈妈、企业家……在本书中,你会遇到形形的人,还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地球在变小,个体在变大,再细微的声音也能被听见,再平凡的个体也渴望去表达。拿起笔吧,一起迎接故事的诞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