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由我校奶牛种业创新团队培育的“克隆奶牛”顺利出生。这是国内首次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对现存群体中的百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并用于良种奶牛高效繁育,取得了体细胞克隆技术在良种奶牛培育中担当核心和关键角色的新突破。目前,基地已经陆续出生了3头克隆牛,是继2022年10月奶牛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OPU-IVP)技术应用取得成功之后,在奶牛良种繁育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4月11日,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我校召开了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拉开了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大幕。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校党委坚持深刻领会和严格遵循习在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第五十八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体要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穿始终,立足学校实际,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农兴农重要使命,坚持突出深化、内化、转化,突出用理论指导实践,突出胸怀“国之大者”,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统筹协调,扎实完成主题教育各项任务。中央第五十八指导组组长姜沛民出席启动会和总结会并作指导讲话。
5月16日,校长吴普特与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董事会主席、校长季列乌奥夫•加纳特•马拉多维奇代表两校签订中哈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双学位项目办学协议。项目学制为两年,申请双学位的学生在两方注册,在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完成培养方案的第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在我校完成第二、三、四学期的课程与论文,符合毕业条件将获得我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同时获得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该项目是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的成果之一,也是我校境外办学的首次探索,开启我校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
7月15日,我校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成立,这也是西北地区首个水保学院。学校水土保持事业可追溯到1956年,老校长辛树帜先生发起组织陕北农业生产与水土保持考察工作,同年,中国科学院在杨凌成立了西北第一个科研机构——水土保持研究所。67年来,一代代水保人赓续奋斗、砥砺前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学校顺势而为成立水保学院,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国家战略需求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
7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我校5项成果榜上有名。其中,荣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这是我校获奖等级最高、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首次获得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实现了新跨越和历史性突破,也是我校长期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结果。
9月11日,在我校秋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北校区新图书馆投入试运行。当天上午,校长吴普特走进新图书馆检查试运行情况,要求做好安全运行管理,进一步加强智慧化建设。新图书馆建筑面积为4.45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藏书量300万册,其中开架150万册,密集 150万册。新馆是我校新的地标,更是一个集学习研究、信息发现、知识创新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校园文献信息中心、自主学习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9月19日,我校未来农业研究院建设全面启动。未来农业研究院由我校和杨凌示范区共同建设,位于学校北校区西侧,规划建设用地120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41.56亿元。规划建设未来农业前沿交叉研究中心、旱区作物生物育种研究中心、家畜良种与未来牧业研究中心、非耕地设施农业研究中心、旱区未来农业技术创新中心、上合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6个科研创新平台,为将杨凌建设成为世界旱区农业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为农业强国、教育强国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西农智慧与杨凌方案。
10月26日,我校与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农集团)在交流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校长吴普特和大北农集团董事局主席邵根伙见证签约,邵根伙同时受聘为我校未来农业研究院名誉院长。五年合作期内,双方将通过共建平台、联合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加深科研与产业合作,每年科研合作不低于1亿元,战略合作总金额逾5亿元。同时,双方将设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北农教育基金,邵根伙以个人名义向教育基金捐赠6000万元。
日前,中央批准:黄思光同志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12月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彭金辉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同志,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永红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同志主持会议。黄思光曾任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党组书记,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
12月25日,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会商会议在京举行。校党委书记黄思光主持会议,校长吴普特汇报学校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等代表共建单位回顾了共建工作成效,高度肯定了学校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践行习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在引领旱区农业发展、服务国家系列重大战略中取得的新成果、新突破、新跨越,表态要发挥共建共商工作机制优势,按照新时代新要求持续加强部局院省资源协同,开辟更广阔合作前景,支持学校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卡脖子难题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高校科学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坚持内涵式发展,面向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加快新农科建设,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在兴农强国的使命担当中再攀高峰,在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斗征程中持续作出更多贡献。
3月1日,学校召开了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学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使命,科技创新工作必须紧密围绕这一使命,统筹谋划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五大任务,并一体化协同推进,以助推“五个标杆”创建,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要围绕学校战略定位、“12345”发展思路和“以有组织科研推进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与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以有组织的科研为抓手,推动构建具有西农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撑服务学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6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共遴选出10项重大引领性技术、143个主导品种和176项主推技术。我校共有1项重大引领性技术、3个品种、1项主推技术上榜:康振生院士、胡小平教授课题组研发的“小麦条锈病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成功入选重大引领性技术;马锋旺教授团队选育的“秦脆”和赵政阳教授团队选育的“瑞雪”作为全国苹果品种代表,吉万全教授培育的“西农511”小麦品种入选主导品种,蔡宇良教授团队的“樱桃耐贮运优良品种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名列园艺类主推技术。
9月10日,我校9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校长吴普特发布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0周年校庆一号公告》,并与1982级校友、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现学校党委书记)黄思光,杨陵区区长、二级巡视员李朝喜,葡萄酒学院1995级校友、宁夏西鸽酒庄董事长张言志,共同为倒计时牌揭牌,正式拉开迎接建校9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的序幕。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我校对标教育部《试点工作指南》, 2022年11月出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方案(试行)》。经过一年的建设,物理空间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新建第二课堂实践体验中心、学生发展赋能中心、党建示范引领中心、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约2000平米学生活动空间,将原有学生活动空间打造为素质能力拓展中心、创新创业实训中心、职业发展能力实训中心、易班发展中心、“一站式”单体楼宇示范点,在学生社区内不断拓展育人空间、丰富育人内涵,推动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学生社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